「中国加息最新消息」美国加息了吗最新消息

体育正文 300 0

中国加息最新消息

美国加息了吗最新消息

明年下半年中国将加息吗?

11月29日,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博士(Robin Xing)现身北京,就中国最新经济走势进行了交流。他对华尔街见闻表示,非大宗商品价格为PPI通胀贡献更大比例,将温和传导至核心CPI。明年核心CPI将回升至2.5%的水平,将拉动总体CPI进入央行合意区间。他预测,随着市场对资管新规冲击的消化、通胀回升等因素,中国央行可在明年下半年考虑加息。政策走向“大有不同”今年政策走向明显不同,去杠杆、去产能、防范风险力度加大。邢自强指出,可从四大方面看出政策力度的不同:第一,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和PPP项目融资监管,包括交通少数城市的部分地铁项目、出台PPP监管新规;第二,出台监管新规更快地推进去杠杆防风险;第三,中央巡视组和地方官员共同监督,推进更严格的环保限产审查;第四,进一步打压房地产投资,包括加快租赁市场发展、以及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对于中国经济走势的特点,邢自强对华尔街见闻表示,供给侧改革缓解了产能过剩,提升了产能利用率,且进度快于预期。据了解,钢铁、煤炭、水泥、铝金属、铝土矿等多个关键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继续上升,比如钢铁2017年产能利用率将达到83%,大大超出2018年才能超过80%的市场预期。“中国经济将不再出现通缩,上游对中下游正出现健康的通胀传导信号。”邢自强进一步指出,今年四季度后,非大宗商品价格为PPI通胀将贡献更大比例,更将温和传导至核心CPI。明年核心CPI将回升至2.5%的水平,将拉动总体CPI进入央行合意区间。他对华尔街见闻强调,“之所以说非大宗商品涨价传导至核心CPI是健康的,反映了再通胀并非很多人所担心的——纯粹是供给侧改革挤压上游、上游价格提升后挤压下游,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他并称,通胀的传导已出现在下游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国从2012年-2016年连续输出通缩的场景,已切换为输出通胀,将对全球主要经济体有溢出效应。明年下半年中国加息?对于央行货币政策走向,邢自强预测,在通胀回升、资管新规冲击消化后,中国央行才可能考虑利率的提升,“预计中国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会各加一次。”他还提到,从外部因素看,市场预期美联储从今年12月到2019年总计有6次加息,即加息150个基点。因此从利差角度考虑,中国央行也会在明年下半年考虑加息。对于利率上升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他乐观地表示,实际利率水平依然会保持在地位,“2012年-2016年,中国处于通缩状态,名义利率不高,平均实际的贷款利率接近于8%。即使明年考虑两次加息后,实际贷款利率也只有1.8%。那么,对企业来说,下游产品涨价,利息小幅上升的话,实际融资条件也没有收紧那么多。”今年6月份,邢自强曾接受华尔街见闻对话时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在2017年一季度已见顶,未来1-2年将是温和的软着陆。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产能投资并不依赖信贷,主要靠自身的资本留存和利润,对抵御信贷紧缩也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结构,邢自强对华尔街见闻表示,逆周期政策促使经济减速,将减少对投资的依赖,特别是私人部门以及制造业投资将更具韧性。他给出了如下预测数据:2018年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分别由今年的15.6%和7.0%下降到13%和5%,而明年制造业和私人部门投资增速将分别从今年4.3%和5.3%提升至4.5%和5.4%。他并称,从更长远角度看,中国投资结构的优化将成为中国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动力,这体现在私人部门资本开支随着外需好转而复苏、设备更新带动投资回暖、中国企业IT投资增速高于美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激增且行业分布平均等因素。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展望,邢自强预测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届时人均GDP将达到1.4万美元,尤其是新经济助推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新消费将成为中国迈入高收入国家的新动力。今年上半年,华尔街见闻曾报道邢自强撰写的《三四线城市将更大、更富、更敢花》的研报,其中指出,三四线城市将成为今后十年内消费增长热潮的主力,到2030年将贡献中国居民消费年增量的三分之二,这些城市居民将成为高达10万亿美元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明年下半年中国将加息吗?

今年中国还会加息吗?

估计可能性不大.现在如果存贷款加息,尤其,贷款加息,企业产品的成本会更高,企业的这部分产品成本会推动物价更高!现在中国的通涨不但是贷款多造成的,比如:热钱和资本炒作等,所以,加息对中小企业不利,物价还会走高.
伍永刚:2010年银行股的风险更多地体现为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我们对监管层今年的政策调控投以信任票,倾向于认为2010年银行股投资机遇大于风险。  邹曦:未来经济的走向可能属于“非典型复苏”,回收流动性将出现“走走停停”的状况。金融股将表现出震荡走势。  曾国富:在金融板块中要特别关注银行股,在货币政策紧缩和信贷投放预期下降的背景下,银行股短期很难抬头,下半年银行股的情况会明朗起来。  田明圣:目前的紧缩政策不会改变市场的运行方式,只可能缩短上升行情的时间、压缩上升的幅度。紧缩对地产的负面影响更大,而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正面。  在回收流动性预期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突发事件双重作用下,金融板块的未来走势无疑是当下市场热点。央行回收流动性的“路线图”将如何演绎?2010年金融板块的机会与风险何在?在本期的圆桌论坛中,证券时报记者邀请了多位业内资深人士探讨。  央行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明显早于市场普遍预期,您如何解读这一政策?未来货币紧缩政策幅度是否会逐步加大?回收流动性的“路线图”会是怎样?下一步会否是加息?  曾国富: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时间比市场的普遍预期要早,一方面是对通胀预期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适当回收流动性。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肯定只是政策调控的第一步,货币政策会往紧缩的方向靠拢,但过程是渐进的,可能按照“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窗口指导、用公开市场操作对冲——加息”的顺序进行,在加息之前,预计提高准备金率的调控还有一两次。  邹曦: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出现趋势性的转向和连续性的紧缩。未来经济的走向可能属于“非典型复苏”,由此,回收流动性将出现“走走停停”的状况。从目前国内外的经济情况来看,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较低。  田明圣: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仅是央行选择常规的数量化工具进行流动性管理,短期看来,紧缩的政策仍然会以这种工具为主,一季度后半部分可能会采取信贷规模、结构管理指导等。由于加息涉及的因素太多,因而上半年加息的概率仍然较低。  伍永刚:没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总体来说,央行和监管层将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作动态平衡。随着经济复苏力度加大,货币政策紧缩的幅度也会适度增加。对流动性的回收,央行仍将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条腿走路的模式,预计2010年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还有1.5个百分点的空间。近期加息的可能性较小,下半年加息概率较大。 综合以上专家的说法。。。我认为加息是一定的、、、只不过金率上调1.0个百分点就不错了——个人意见
会是会的。但是别指望一下会调过高。央行发表指令。要上调0.5%的利息和汇率。真TMD的恶心呢为了不让人民的物质生活过快和过高。但是面对每年6%左右的物价上涨。这是一个妥协的决定。楼上错了。人民币每升值。是物价
肯定会的,他会用这种方式吸收存款,因为人民币在不断升值,要用这种防止阻止通货膨胀
今年中国还会加息吗?

2021年中国加息可能有多大?

加息可能性不大。大部分经济会出现通货膨胀,代表一个数量的金钱,在未来可购买的商品会比现 在较少。因此,借款人需向放款人补偿此段期间的损失。放款人有选择把金钱放在其他投资上。由于机会成本,放款人把金钱借出,等于放弃了其他投资的可能回报。借款人需与其他投资竞争这笔资金。西方经济学观点:实质利息理论是实际节制的报酬和实际资质利息理论在利息研究领域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货币利息理论认为利息是借钱和出售证券的成本,同时又是贷款和购买证券的收益。作为一种货币现象,利息率的高低完全由货币的供求决定。中国学者认为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利息来源于国民收入或社会财富的增值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利息被人们看作收益的一般形态,导致了收益的资本化。
2021年中国加息可能有多大?

中国一般什么时候加息

加不加息,要视2017年的经济情况而定。 加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提高利息的行为,从而使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贷成本提高,进而迫使市场的利息也进行增加。加息的目的包括减少货币供应、压抑消费、压抑通货膨胀、鼓励存款、减缓市场投机等等。加息也可作为提升本国或本地区货币对其它货币的币值(汇率)的间接手段。1992年9月16日,英格兰银行一天之内两度提升英镑的利率,是近代金融史上加息的典型事例。在中国,加息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辅助手段之一。央行2011年内已经3次加息以应对高企膨胀。
中国一般什么时候加息

中国央行加息历史,历史上央行一共加息降息多少次

一、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二、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三、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四、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五、2010年10月20日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六、2007年12月20日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七、2007年9月15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17日(周一)沪综指上涨109.21点,涨幅2.06%。深成指上涨280.67点,涨幅1.54%。八、2007年8月22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受8月21日晚央行年内第四次加息的消息影响,早盘沪深两市双双大幅低开,股指早盘震荡走高,在金融、地产股的轮番推动下,沪深两市先后刷新历史高点。沪指涨幅0.50%,成交1621.98亿。九、2007年7月20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7月23日周一两市大幅跳空高开,沪市开盘报4091.24点,上涨32.39点,深市开盘报13615.30点,上涨197.34点。两市大盘高开高走单边震荡上行,做多人气迅速聚集。截至收盘,两市共成交2351.1亿元,成交量明显放大。十、2007年5月19日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5月21日,沪市开盘:3902.35点,低开127.91;报收4072.22点,涨幅1.04%。十一、2007年3月18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低开后大幅度走高,开盘2864点,收盘3014点,突破3000点,全天大涨2.87%,随后一路强劲上行至3600点。十二、2006年8月19日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周一开盘后,沪指开盘低开至1565.46点,最低点1558.10点,随后迅速反弹收复失地,收盘至1601点,上涨0.20%。十三、2006年4月28日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提高到5.85%。28日,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点,收盘1440点,涨23点,大涨1.66%。十四、2005年3月17日 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沪综指当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弹后,沪综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十五、2004年10月29日 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一路下跌中的沪综指继续大跌1.58%,当天报收于1320点。十六、1993年7月11日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10.98%。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3.05点。十七、1993年5月15日 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7.43点。加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提高利息的行为,从而使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贷成本提高,进而迫使市场的利息也进行增加。加息的目的包括减少货币供应、压抑消费、压抑通货膨胀、鼓励存款、减缓市场投机等等。加息也可作为提升本国或本地区货币对其它货币的币值(汇率)的间接手段。1992年9月16日,英格兰银行一天之内两度提升英镑的利率,是近代金融史上加息的典型事例。在中国,加息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辅助手段之一。央行2011年内已经3次加息以应对高企膨胀。扩展资料:一、央行的三大手段。1、存款准备金,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冻结商业银行的贷款,控制贷款量,起到抑制经济过热的作用。2、利率,央行通过加息提高人们存款意愿,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降息相反。3、公开市场操作,也就是买卖债券。当央行需要回收市场流动性的时候就发行债券来回笼资金,市场上钱不够的时候就赎回债券将货币发出去。二、央行加息的影响。对个人而言,如果加息,无论是向银行还是其他机构申请贷款,贷款利率必然会上升,同时意味着所还利息增加。而对于目前有贷款的,如果贷款是与借款人签的浮动利率的,比如房贷,那么加息后原有贷款利息也会上调,从而增加个人还款额度。除非是与贷款人签的固定利率,那样的话加息就等于是赚了。不过,房贷利率一般都是浮动的。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中国的家庭债务中,房贷为最主要的债务。20年期的100万房贷,如果以当前的基准利率上调0.5%,每月还款额的将多300元左右,总利息将增加6万多元。至于说加息带来的存款利息的上涨,对于现在很多宁愿把钱放进余额宝也不愿存银行的人来说,其带来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对企业同样如此,相比个人而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更频繁地进行融资。加息就意味着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少利率。既然加息对企业和个人会带来如此多的不利,是不是2018年就不会加息了?这个恐怕不是你我说的算,加不加息还得央妈说了算。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加息
1993年05月15日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 1993年07月11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10.98%。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3.05点。1999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9年6月10日起降息。此次降息,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平均下降1%,贷款利率平均下降了0.75%。本次降息是针对目前物价持续下跌未扭转、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而采取的重大决策。1999年11月19日中央银行宣布,从11月2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由8%下降到6%,这将使金融机构可用资金增加近2000亿元。2004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使正处于下跌途中的沪综指大跌1.58%,当天报收于1320点。沪综指于2005年6月6日跌破千点创出了998点的多年新低。2005年03月17日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沪综指当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弹后,沪综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2006年0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提高到5.85%。28日,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收盘1440,涨23点,大涨1.66%。2006年08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加息利空使原本可能再度出现的“黑色星期一”变成了“红色星期一”,8月21日,沪指开盘1565.46,最低点1558.10,收盘上涨0.20%。2007年0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3月19日,沪深股指早盘双双跳空低开,随后在银行板块带动下强劲反攻,沪指收于3014.44点,涨幅2.87%;深成指收于8237.28点,涨幅1.59%。2007年5月19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调整表)。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2007年07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2007年08月22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2007年09月15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2007年12月20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2008年9月16日,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2008年10月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2008年10月30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2008年11月26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1.08个百分点。2008年12月22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2010年10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2010年12月25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2011年2月8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2011年4月5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2011年7月6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2012年6月8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2012年7月6日,一年期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和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2014年11月22日,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2015年3月1日,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
至少还要降1-2次 因为世界各国继续降息 国内经济也没气色
中国央行加息历史,历史上央行一共加息降息多少次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